当前位置: 首页 > 部门动态

笑意写在脸上 温情滋润心田—南通市委农办党总支书记陆文杰“走帮服”民情日记

发布日期: 2017-06-02 发布人:陆文杰 字号:[ ][][ ]


4月27日,蓝天白云,阳光灿烂。我再次前往如东县高新技术开发区(掘港镇)港南村,走访定点的联系户。

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 港南村15组季立强家


到了港南村15组的季立强家时,现年82岁的他与81岁的老伴郭秀英正在门口摘蚕豆,见到我们,两人热情地招呼我们进了堂屋。促膝交谈中,我得知老两口还独自种着2.9亩地,年收入约有5000元。季立强告诉我,他年轻时曾做过小队会计,儿子现在是木工,媳妇在镇上服装厂工作,孙女即将中考。当问他们生活有没有什么困难时,郭秀英老人拉着我的手,领到她们老两口住的房间,满怀喜悦地告诉我:“儿子刚给我们买了新床,安装了闭路电视,媳妇怕我们冬天洗澡冷,在卫生间装了浴霸,我们乡下人也过上了城里人的日子”。我把“党员联系服务卡”交给老人,并告诉他们,如果生活上有什么困难,我们一定会想办法帮他们解决。但他们表示,尽管自已收入不高,但儿子、媳妇孝敬,不想给党委、政府添麻烦。何况,现在农村的日子一天比一天好,感谢党、感谢国家的好政策。走远了,我回头望去,老两口还站在门口,远远地望着我们。。。。。。
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港南村15组黄贵成家


沿着田埂,来到了三间小屋前,这里住着88岁的黄贵成和86岁的孟宏英夫妇。他们育有4个儿女,却独自生活在这60平米的老屋里,耕种着2.3亩承包地。孟宏英患有脑萎缩,生活不能自理。看到他们家徒四壁,我为之担忧。我把“党员联系服务卡”交到黄贵成手中时,老人很乐观地告诉我:“别看我房子破,但是接地气。我的四个儿女都住上新楼房了,就在附近。儿子常给我们零花钱,老太婆吃的药都是女儿买的,村里每年年底都会来慰问我们。我虽然家里也困难,但比上不足,比下有余,我知足了”。听着老人朴素的话语,我既感动,又心痛。老人看到我们有同志拿着手机在拍照,便整了整自已虽旧但整洁的衣服,端端正正在让我们给他拍了一张照片。这笑脸就这样留在了我的脑海里。
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老党员李新如家


走进一幢崭新的小楼,这里住着73岁的老党员李新如一家。李新如曾任村干部,儿子李振国赴韩国打工10多年了,媳妇周爱君在村里担任村会计,孙子李小龙28岁,在外打工,孙女15岁正在读书。家里承包耕地7.25亩,2016年年收入25万元,现建有两幢共400平米的楼房,生活比较宽裕。但是在他们笑容的背后,我明显感觉到一份无奈,为了生计而10多年未归的儿子,10多年未团聚的夫妻,10多年未谋面的爸爸。当我把“党员联系服务卡”交到李新如手中时,他说:“我们没有任何困难,即使有困难,作为一名老党员,我们自已也能克服,决不给组织增添麻烦”。临别前,我还是语重心长地劝他说,赶紧让儿子回来吧,钱永远也挣不完,亲情比什么都重要。

此次走访,港南村淳朴的农民乐观的生活态度,感染了我,笑意写在他们的脸上,温情却滋润着我的心田。但是,七、八十岁的老人本该安享晚年,却还每天面朝黄土背朝天,成为当下农村耕作的主体,新型农业经营主体(职业农民)亟待培育,“三八六一九零”成为时下农村最普遍的家庭组合,这些问题值得我们关注,怎样才能真正做到想群众之想、急群众所急、解群众所难,怎样才能真正帮助农户增收致富,服务民生改善,是我们农村工作部门应该关注的问题,我们要做的事还有很多,富民强企“走帮服”永远在路上。



 


主办单位:中共南通市委农村工作办公室 苏ICP备xxxxxxxx号

址:南通市xxxxx 联系电话:xxxxx 电子邮箱:xxxxx